王舒永 老師本病例榮獲“藍色夢想杯”全國根管大賽二等獎
主訴: 右下后牙疼痛1周
現病史:患者1周前出現右下后牙疼痛,即在當地診所治療,疼痛略加重,未完成治療,今來我院就診。既往體健。
檢查:46牙(牙合)面可見開髓孔,有白色暫封材料,冷熱診無不適,叩診疼痛,不松動,牙齦充血。
圖1:46牙術前X線片X線片(圖1)示近中根管中部可見高密度影,遠中根管根尖部可見高密度影,牙周膜增寬。
(圖2:術前CBCT1,遠中根尖部可見高密度影,并超出根尖孔)
(圖3:術前CBCT2,近頰根內可見高密度影)
CBCT(圖2-3)顯示近頰根管中部可見高密度影,遠中根尖部可見高密度影,并超出根尖孔。
診斷:46牙根管治療術后疾?。ㄆ餍捣蛛x)。
治療計劃:46牙行分離器械取出術+根管治療術+CAD/CAM全瓷高嵌體修復;可能出現的風險已告知患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。
治療過程:在患者知情同意下,用橡皮障隔離46牙,去除舊充填物,修整髓腔,在根管顯微鏡下探及3個根管,用10#K銼探查根管,疏通近舌根管,近頰及遠中根管均無法到達工作長度,在根管顯微鏡下用超聲工作尖ETBD敞開根管口,尋找近頰及遠中根管內分離器械,建立旁路,使用ET20及分離器械取出套裝取出分離器械(圖4-9)。
(圖4:在根管顯微鏡下尋找遠中根管內分離器械)
(圖5:在根管顯微鏡下探查遠中根管內分離器械)
(圖6:斷針1,取出遠中根管內分離器械,長度為3mm)
(圖7:在根管顯微鏡下探查近頰根管內分離器械)
(圖8:斷針2,取出近頰根管內分離器械,長度為2mm)
(圖9:在根管顯微鏡下取出分離器械后X線片)
(圖10:插入診斷絲)
插入診斷絲拍攝X線片(圖10),使用S3機用鎳鈦器械采用根向技術預備根管。
用5.25%次氯酸鈉溶液沖洗,超聲蕩洗根管,插入主牙膠尖拍X線片(圖11)。
(圖11:插入主牙膠尖)
熱熔大錐度牙膠+“AH PLUS”糊劑根充(圖12-13)。
(圖12:熱熔牙膠充填根管,術后即刻)
(圖13:熱熔充填完成后根管口照片)
酸蝕,涂布粘接劑,流動樹脂覆蓋根管口,復合樹脂充填,調牙合,磨光。觀察2周后復診,行高嵌體牙體預備(圖14)。
(圖14:高嵌體預備完成后口內照片)
使用CAD/CAM設備制取光學模型,制作加工全瓷高嵌體,試戴,帕娜碧亞樹脂類粘接劑粘接,調(牙合),拋光(圖15-16)。
(圖15:46牙高嵌體試戴完成咬合面)
(圖16:46牙頰面觀)
醫囑:請勿咬硬物,如有不適隨診。
討論 根管治療是一種治療牙髓病、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,但因根管系統的復雜性,給我們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。
由于醫生自身對鎳鈦器械預備根管方法掌握不足,造成器械分離,給根管治療增加了難度。在臨床工作中應熟悉所使用的器械,盡量避免造成器械分離。牙科顯微鏡的應用使我們提高根管治療成功率。
難點:(1)尋找取出根管內分離器械,同時防止分離器械繼續超出根尖孔;
(2)牙科顯微鏡下的精細化操作。
本文中的病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